想象一下,用肉眼就能直接观察到量子物体——这不再是科幻场景,而是维也纳工业大学和意大利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在超导电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他们成功创造出一种"人造原子",这种量子结构虽然按照日常标准仍然微小,但在量子世界中却堪称"巨无霸"。
这些直径达数百微米的人造量子结构与传统原子有着本质区别:它们不仅肉眼可见,更重要的是具有完全可定制的特性。维也纳理工大学原子与亚原子物理研究所的Elena Redchenko带领团队,通过精确调控这些超导电路,实现了对量子能级和相互作用的精细控制。当这些结构被冷却到极低温度时,电流可以在其中无阻力流动,展现出独特的量子特性。
研究团队通过耦合多个人造原子,成功开发出一个能够存储和检索光的量子系统。这一突破性进展由ISTA的Johannes Fink研究小组完成,并得到了维也纳工业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Stefan Rotter的理论支持,相关成果已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在传统原子中,电子只能在特定能级间跃迁,而我们的'人造原子'可以精确设定允许的能量值间距,"论文第一作者Elena Redchenko解释道。研究团队利用特殊金属线(谐振器)将微波直接导入超导人造原子,实现了微波辐射在导线与人造原子间的精确可控交换。
这一系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灵活性:通过适当调节人造原子参数,可以产生具有特定时间间隔的量子光脉冲,相当于在芯片上实现了一个量子计时器。Redchenko强调:"这个系统不仅能够产生单个分离的光子,还可以暂时储存光子并在特定时刻释放,为量子实验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这项研究突破不仅展示了人造量子系统的强大可塑性,更为量子存储、量子通信等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这种高度可控的人造量子系统,科学家们正在突破自然量子物体的限制,开启量子技术应用的新纪元。
文章内容来源于MSN新闻,原文链接:量子突破:人造原子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存储和控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