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工这一路:从弱到强,迈向绿色高端智能化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4-10-14
摘要: 被誉为 “黄金产业” 的氟化工,作为中国特色资源优势产业,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历程中,奏响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激昂乐章。回顾我国氟化工的发展之路,一幅以自立自强...

被誉为 “黄金产业” 的氟化工,作为中国特色资源优势产业,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历程中,奏响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激昂乐章。回顾我国氟化工的发展之路,一幅以自立自强为核心的奋斗画卷缓缓展开,激励着行业不断攀登高峰,迈向新的征程。

中国氟化工的起源可追溯至 20 世纪 50 年代,发端于铝工业,从无机氟化盐起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氟化工产业基础极为薄弱,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相距甚远。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引导下,1954 年,我国首个氟化盐车间在抚顺铝厂建成投产,此地成为我国氟化工行业的起点。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我国陆续实现了氟化盐、氟制冷剂、无水氟化氢、聚四氟乙烯、氟橡胶等氟聚合物及相关产品的从无到有。1964 年,国内首套 30 吨 / 年聚四氟乙烯装置在上海合成橡胶研究所建成并投入使用,终结了我国无法生产聚四氟乙烯树脂的历史,成为我国氟化工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改革开放后,中国氟化工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氟化工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增强自身竞争力。与此同时,国内市场需求的迅猛增长也为氟化工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浙江、江苏等地的民营企业开始涉足氟制冷剂、含氟芳香族中间体的生产领域,同时高端氟产品的相关研究也逐步展开。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氟化工产业进一步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逐渐从军工主导转向民用。在此期间,国内开发出上百种芳香族含氟中间体及其他含氟精细化学品,包括药物和农用化学品的含氟中间体、含氟表面活性剂等,为氟化工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进入 21 世纪,我国氟化工行业开启了由大转强的崭新征程。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升,聚合物工艺和工程放大技术实现新突破。当下,国内氟化工园区化集聚发展、高端化自主创新、绿色化节能降碳的成就举世瞩目。

自主创新,以科技推动产业高值化。为改变我国氟化工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以及部分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状况,近年来我国氟化工行业在迈向产业链高端、替代国外产品方面付出了不懈努力。国内几家龙头企业致力于做强、做细、做精、做专,科技实力大幅提升。2023 年,我国公开氟化工领域专利 18486 件,同比增长 62.4%;授权专利 6609 件,同比增长 56.4%。

严格履约,以绿色生产力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行业严格执行《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 (2023 年版)》,禁止生产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 类)、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PFHxS 类),并对其加工和使用加以限制。

目前,我国已崛起为全球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和消费大国。无机氟化物、氟碳化学品、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各产业板块基本实现全覆盖,产能和产量占比均达全球 60% 以上。截至 2023 年年末,我国氟化工企业(含下游加工企业)1000 余家,与氟化工有关的上市公司 42 家。氟化工产品年总产能超过 1000 万吨,总产量超过 700 万吨,总产值超过 5000 亿元。行业发展重点正逐步转向极端环境服役(如耐高低温氟醚橡胶)、高品质要求(高纯电子化学品、全氟磺酸树脂)等高端氟材料品种,一批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我国氟化工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朝着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的目标奋力前行。

 原文请参考:中国化工报


标签:
相关推荐